親愛的大家,
你認為自己有哪些樣貌?人的生活中有許多喜怒哀樂,或許你也有低落氣憤的時刻,這時候的你是怎麼應對自己的情緒?又有人能安穩地接住你嗎?
大人能輕易地處理自己的情緒,但身上帶著傷的孩子沒那麼容易,來看看老師們會怎麼面對孩子的「100種樣貌」。
小草現場|每天都在道歉的孩子,我仍相信你
即使你每天都在道歉,我每一天都還是會存著對你的相信。
書屋這個暑假來的新孩子,總愛黏著大人們,從孩子的肢體語言,我們看到這個孩子對於關係的匱乏。
漸漸地,我們看見的不只是孩子對關係的匱乏,更有著各種對關係的害怕與挫折。剛開始來書屋時,幾乎是每兩天,小安就因為情緒而失控、而動手、而與同學吵架。
「他在嘲笑我!」這一天小安拳打腳踢著老師,痛苦地撕吼著。對世界充滿傷害的小安來說,在同學間相視而笑的場景不是快樂,而是一種害怕。
我們只剩心疼。看到在創傷孩子的眼睛之下,笑容不代表「我覺得你很有趣、很可愛」,而是「你很可笑」看著用力嘶吼的孩子,我們陪著他無數次地練習冷靜,練習快要忍不住想動手前先從一數到十、深呼吸吐氣,練習重新詮釋這個世界的訊息,練習看見「其實別人對著我笑,是因為我很可愛。」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也帶領孩子練習正念、練習靜心,閉上眼睛、感受球在幫助自己慢慢調適呼吸,有了球的幫助,孩子難得的有了一次成功靜心的經驗。
老師們也持續精進,學習透過「感官統合」活動,嘗試為孩子找到更多情緒調節的方式。
老師的看見
孩子還是會時常與其他人衝突,也常常無法好好靜心,但在日常陪伴中,便是在每次遇到問題時,次次相信著孩子的能力,再次地給予陪伴與教導。即便失敗了十次,也還是要欣賞孩子成功那一次的勇敢與努力。
書屋的陪伴日常,會持續相伴孩子的挫折與成功。
青草現場|小吉—千面男郎aka京劇變臉
你看到可能會皺眉的小吉
他的聯絡簿札記一句話少兩個連接詞是日常,日常功課總是三催四請含糊交差,在學校的程度落差而逃避學習是家常便飯,更是上課時與同學一起玩整節課的「過動代表」(小吉:選我!選我!)
雖然有上面你看到的各種所謂的 #不乖 #懶惰 #好動 這些負面詞彙集結一身,他卻有不為人知暖心的一面。
變身成暖男的二面吉
這樣的男紙,卻常在下課到教室時,把包包打開,將準備好的水果拿出來,帥氣的喊:「雅文,拿去~」,遞上多顆水果跟老師們分享。
還記得暑假開始,某位同學平日沒來書屋,暑假時想跟大家一起環島,欲徵求全班同學意見時,他第一個跳出來說:「沒關係我們會等你,車壞掉我們幫你修車!」,在對的時間當那樣的暖男,讓許多人都跌破眼鏡。
原來長時間相處後,我們就能看到孩子善良的一面,有時單一的接觸或短暫的相處,總是讓人只看見孩子的某種樣貌,但其實孩子存在負面的狀態,也可能同時是善良且可愛的。
為媽媽掉淚的癡情男子漢
某天車訓結束在合習外的階梯上接到電話爆哭到說不出任何話想說「家裡出事了嗎?」,心急不已的老師接過電話確認電話內容,原來是媽媽確診,小吉擔心媽媽會死的真切反應令人哭笑不得,原來這就是一個癡情男子漢對媽媽的疼愛啊。
這就是大家第一眼看到會貼上各種既定印象標籤的水男孩,他柔情似水、怕老師餓、怕媽媽生病,撕掉標籤吧,他就是書屋的純情男子漢—吉桑!
大溪現場|一個吹牛小天王的故事
「我超強的!」
「我是我們班的班長。」
「老師說我數學很好,是班上的第一名!」
「我們老師說我畫畫很強,下禮拜要帶我去比賽⋯⋯」
每天一回到書屋,就會開始跟老師分享的小君,容光煥發充滿自信,講述著自己在學校表現得多麼優異,但對照一下他平日在書屋的模樣,卻讓老師對這些「豐功偉業」感到十分狐疑。
在一次書屋的活動中,需要孩子畫自己的自畫像,小君遲遲不能下筆、畫了又擦畫了又擦,反覆到時間快要結束而草草完成,好強的小君邊交邊說:「我隨便畫的。」
身旁的同學看著小君的畫,隨口就說:「好醜唷。」語音未落,小君「表情逐漸母湯」,隨後便推了同學一把、又一把,大吼了一聲將同學再推倒在地,現場突然一片安靜。
一句「好醜」,刺穿這個需要偽裝自己很優秀的孩子的心。
事件後與小君對談,發現單親家庭的他,雖然才國小二年級,卻有一顆想要讓家人驕傲的心。小君的媽媽工作長期加班晚歸,一有機會就叮嚀小君考試要考得好、做事情要好好做、要會思考、要有想法。
於是在有明確目標,卻欠缺環境培養的狀況下,小君學會偽裝自己一切都很棒、很厲害,不只為了要符合媽媽的期待,也渴望符合整個環境對一個「好人」的標準。二年級的小君選擇了最簡單的方式達成,但這樣的狀態一旦被刺破了,小君的自我價值感瞬間打到谷底。
我們做了什麼?
動手終究是不對的,但除了學會「不能動手」之外,小君更需要的是另一項「處罰」⋯⋯
他需要好好地檢視自己,然後講出10個自己好的特質——是真的優點,不再是偽裝或吹牛。
認為自己不夠好的孩子有時好高騖遠,好高騖遠的結果就是力有未逮最後只好說大話來假裝,但裝久了,就難以踏實的前進了。
老師的看見
沒關係,我們再一起試試看。
書屋開辦不同課程及活動,便是希望在不同特質及喜好的孩子,都可以在某些時刻發現自己的好。即使在不適合自己的活動中遇到挫折,也不會換來指責、生氣,而是沒關係、或許再試試看,甚至是對著失敗的成果一起笑看。
透過這些累積,希望帶領孩子們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能力與樣貌,在這樣的基礎上站穩腳步、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