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書屋陪伴著承擔各式議題的孩子們,持續以「創傷知情」推動日常陪伴
「創傷知情」像是戴上了一副眼鏡,能夠理解孩子的行為問題來自於過往的創傷反應
透過 #願意產生好奇、 #理解其來有自,便能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支持因子來回應創傷
你在教育現場,聽過這些語言嗎?
「走開!你憑什麼管我。」
「算了,我就是不會。」
其實,孩子的「問題行為」是身體中的神經系統將很多訊號都偵測為有危險,本能之下的反應
人在面對壓力情境時,大腦中的杏仁核會迅速的被激發,啟動生物本能的三種反應「攻擊、逃跑、凍結」
心裡的傷,身體其實會說話。
——讓我們戴上「創傷知情」眼鏡,理解在孩子的負向行為之下,可能來自創傷。
看看圖片,認識孩子在壓力情境下的「攻擊、逃跑、凍結」反應
以及書屋透過創傷知情,可以怎麼理解與陪伴孩子呢?
【攻擊型孩子】
「走開!你憑什麼管我!」
我不想讓你們發現,我覺得自己有多糟糕。
當被責罵時,總是以反駁、批評、推卸責任的表現,以憤怒攻擊著對方。
其實內心最是孤單,因為沒有人能夠靠近他的真正議題。
總是將最銳利的一面丟給外人,最脆弱的那面只剩自己一人承擔。
戴上「創傷知情」眼鏡後,我們看懂了孩子攻擊行為背後的無助,
「沒關係,等到你想說的時候,我們會在的。」
【逃跑型孩子】
「算了,就我的錯。」
反正大家都不相信我,我再努力也沒用。
不是不想努力,是因為太害怕再次被否定。
漸漸地學會對自己與他人失望,
所以總是習慣不直面問題,沒有意識地選擇逃開自己總是失敗的場面。
戴上「創傷知情」眼鏡後,我們看懂了孩子逃跑行為背後的無助,
「我相信你很努力了,你的感受也很重要,我會聽的。」
【凍結型孩子】
「你講啊,我沒差。」
如果讓感覺消失了,我就不會那麼痛苦了。
所以你罵我沒關係、你錯怪我也沒差。
攻擊或逃跑無法保護他,但讓感覺消失或許可以。
不是因為不在意,而是因為太在意了,所以太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太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腦袋陷入一片空白,成了外人眼中的「心不在焉」
戴上「創傷知情」眼鏡後,我們看懂了孩子凍結行為背後的無助,
「如果有不開心不知道怎麼表達也沒關係,這很正常,我們一起慢慢學。」